成都分院建院五十周年紀念座談會暨《創新的腳步》、《創新者風采》首發式在成都隆重舉行
馬識途老先生對成都分院建院五十周年總結說:回顧艱難歷程,邁出創新腳步,展望光輝未來
成都分院院長彭宇行首先在座談會上致詞。他向光臨座談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成都分院建設和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向為成都分院的建設作出歷史貢獻的老同志致以親切的問候。
彭宇行說:成都分院50年的歷史,是一部艱苦創業、不斷發展、勇于創新的歷史。特別是知識創新10年來,學科布局優勢明顯,科技創新碩果累累,高新產業發展迅速,人才隊伍朝氣蓬勃,院地合作成效突出,成都分院基本實現了三個基地的建設目標,這就是西南地區大型綜合性的科學研究基地、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彭宇行強調,5.12特大地震發生后,科學院組織了40余家研究單位,近千人次奔赴地震重災區,迅速投入科技救災。成都分院迅速組織力量協調和服務于中國科學院的科技救災活動,托起了全院在川抗震救災的平臺。以實際行動響應了院黨組“科技救災,創新為民”的號召,也展現了十年創新的成果和風采。
彭宇行最后說,50年院慶既是對昨天的回顧,對今天的檢閱,更是面向未來的新起點。成都分院將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在中國科學院和省市的正確領導下,以建設“四個一流”為目標,按照分院“發揮綜合優勢,推動創新跨越,促進區域發展”的發展思路,繼續改革創新、奮發進取,努力建設改革創新和諧奮進的成都分院,為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無愧于時代、歷史和人民的新的創新貢獻!
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代表路甬祥院長,代表中科院向成都分院建院50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成都分院建設和發展的各有關部門和省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為成都分院的建設作出歷史貢獻的幾代科技工作者致以親切的問候!
丁仲禮指出,五十年來,成都分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市政府的幫助支持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緊緊圍繞科學院賦予分院的職能,在黨的建設、人才培養、院地合作、基礎設施和創新文化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
丁仲禮說,分院是科學院的派出機構,是貫徹院黨組重大部署的機構。成都分院在組織協調研究所各項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他強調,做為國家隊的中國科學院,科研工作一定要圍繞國家的需求,真正體現創新為民的思想;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大批科技骨干、創新型人才;要繼承和發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艱苦奮斗是搞好科研工作的精神力量,希望年輕一代科技工作者把艱苦奮斗的精神發揚光大。
丁仲禮希望成都分院在院黨組的領導下,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改革創新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切實推進科技創新工作。他祝愿成都分院的明天更加美好。
成都分院第一任院長,94歲高齡的馬識途老先生滿懷深情的作了大會發言。馬老首先回顧了成立成都分院(原四川分院)的艱難歷程。他說,當年在沒有人員、科研設備、房屋等基礎設施、經費困難的條件下創建科學城,成都分院的創業者們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
馬識途老先生說,1958年到1978年,成都分院經歷了艱難的創業歷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改革開放30年來,成都分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實現了科學城建設夢想。馬識途老先生希望成都分院用科技支撐“三農”問題的解決和四川省的災后重建工作。
創業者代表劉建紀,科技人員代表羅先剛,抗災救災專家代表崔鵬,研究生代表饒瑤,兄弟單位代表、四川大學副校長孫衛國以及院士代表劉寶珺分別在座談會上發言。
四川省副秘書長蔡競代表四川省政府、代表蔣巨峰省長、李成云副省長,向成都分院成立五十周年表示了熱烈祝賀。他說,四川省地處中國較為落后的西部地區,社會經濟各方面較國內東部及沿海地區均有較大差距。成都分院為四川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特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成都分院克服自身受災的困難,迅速組織力量協調和服務于中國科學院院屬科研單位的科技救災活動,為我省取得抗震救災的全面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強調,四川省將一如既往支持中科院在川的各項工作,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