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與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在成都會談,就加強院省合作、推進四川災后恢復重建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深入交換了意見。
劉奇葆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對中科院長期以來,尤其是在汶川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中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介紹了四川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并表示,“十二五”期間,四川省將“把科教做優”,一手抓創新,一手抓成果轉化,通過成果轉化帶動體制機制創新。
劉奇葆說,與中科院前兩輪科技合作協議的簽署對加快四川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表示,四川省將認真落實第三輪協議,借助中科院的雄厚實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四川省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白春禮對四川省災后恢復重建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他說,中科院歷來重視院地合作工作。“十一五”期間中科院與四川省在區域創新能力、重點項目、共建平臺、成果對接、決策咨詢、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成效明顯,共實施合作項目590余項,新增銷售收入206億元。
白春禮表示,中科院將認真貫徹落實合作協議,發揮全院科技和人才優勢,積極配合四川“十二五”發展規劃,在加速科技成果在川轉化、加速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攻關和成果產業化項目、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大與四川的合作力度,積極服務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使院省合作再上新臺階,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此前一天,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李成云代表雙方共同簽署了第三輪科技合作協議。該協議主要針對四川省的區域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需求,充分發揮中科院整體科技優勢,重點在五個方面開展合作:一是加速科技成果在川轉化,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加速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新農村建設;四是加強環境保護與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五是加強重大戰略研究,促進人才交流。
中國科學院秘書長鄧麥村和辦公廳、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院地合作局以及成都地區院屬單位等領導參加了會談和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