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至8日,中科院院地合作局、成都分院和中共綿陽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中科院支持綿陽科技城建設成果對接會”在綿陽成功召開。
對接會上,包括成都分院、微電子所、沈陽自動化所、聲學所、大連化物所、廣州能源所、青海鹽湖所、中科大、光電所、成都有機化學公司、國科圖成都分館在內的32家研究單位與綿陽長虹集團、九州集團等100多家企業進行了洽談對接,達成20余個項目合作意向。
對接會還促成了“中科院微電子所與九洲集團簽署“共建聯合實驗室協議”,成都分院與九洲集團簽署“‘十二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科圖成都分館與西南科技大學簽署“關于數字資源共享與文獻服務協議”,“國科圖成都分館與綿陽師范學院簽署“信息服務平臺協議”,成都有機公司與西普化工簽署“基于石油及頁巖氣開采用清潔壓裂的開發與產業化協議”,沈陽自動化所與西南科技大學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中科院聲學所與九洲集團簽署“關于智能終端領域合作的框架協議”、中國科技大學與西南科技大學簽署“人才合作協議”,為進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成都分院副院長趙永濤簡要回顧了“十一五”期間中科院支持綿陽科技城建設的基本情況。他指出,今年6月19日綿陽科技城建設第十次部際協調小組會議后,根據劉延東國務委員的指示精神,按照中科院副院長陰和俊的要求,中科院各有關單位積極與綿陽有關部門銜接,圍繞綿陽市委、市政府提出請求幫助支持的三個事項,多次組織人員到綿陽考察調研,進行了大量扎實的前期工作,此次對接會正是中科院落實綿陽科技城建設第十次部際協調小組會議要求的一項具體舉措。
西南科技大學校長肖正學、綿陽師范學院校長魏成富、長虹集團副總經理巫英堅、九洲集團副總經理祁權生等綿陽高校和企業代表分別在會上發言。
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副局長孫殿義指出,中科院很多單位與綿陽市企業和高校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雙方的合作存在著項目散、亮點少,缺乏有效集中管理等問題。他希望未來院市雙方能進一步加強溝通與交流,探索建立院市合作的長效機制,一方面院市要聯合策劃、組織和實施重大項目,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可以在綿陽建設中科院高新技術成果孵化和育成平臺,整合中科院的科技力量,服務綿陽科技城建設;另一方面要積極發揮中科院科技副職平臺作用,利用科技副職的橋梁紐帶智能,加強人才的交流與培養。
中共綿陽市委常委、綿陽科技城常務副主任顏超代表綿陽市委、市政府對中科院歷年來對綿陽科技城建設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并對中科院各科研院所在綿陽轉化的科技成果對綿陽經濟的促進作用給予了極大肯定。他指出,中科院是第十次部際協調小組會議后各項工作啟動最早、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單位。中科院緊緊圍繞綿陽科技城建設以及綿陽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需求,利用中科院的技術和人才優勢,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完善院市合作機制,加強對綿陽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和科技項目的研發對接,有力的帶動了綿陽科技城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綿陽市將積極為切實落實好這些合作協議項目服好務,為項目建設開辟綠色通道,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項目盡快投入使用。同時,他表示綿陽市委、市政府將積極建立起相應的工作機制和常態化的聯絡協調機制,進一步充實合作內容,助推綿陽科技城建設。
成都分院黨組書記、常務副院長王學定,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副所長梁波,國科圖成都分館館長方曙,中科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王匯聯,中科院成都有機公司副總經理馮玉軍,中科唯實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嘉圖以及綿陽市有關職能部門、高校、企業的代表出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