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
“地奧心血康膠囊”成功獲準歐盟注冊上市,實現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治療性藥品進入發達國家主流市場的零突破;50多家機構與四川有500多個合作項目,為川企新增收入207億元……6月16日,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讀書班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帶來一組與四川相關的案例。案例背后,共同直指一個主題:創新驅動的新機遇、新動力。
四川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又將給四川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專題輔導報告結束后,白春禮就上述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談創新作用
實現“兩個跨越”目標,必須依靠創新驅動
記者:您在多個場合提到,第六次科技革命即將來臨。在此背景下,您如何看待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義?
白春禮:此前的五次科技革命中,歐美日等國家抓住科技革命先機,成為工業化強國,繼而實現經濟騰飛。新的科技革命的突破口,將集中體現在基本科學問題、能源與資源、信息網絡、先進材料和制造、農業、人口健康六個領域。任何一個領域的突破性原始創新,都會為新科學體系的建立打開空間,引發新的科學革命;任何一個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都可能引發新的產業革命,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引發新的社會變革,加速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進程。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既是對科技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對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重大任務。
立足四川實際。雖然近年來四川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但挑戰不小。既包括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發展中供不應求與部分產能過剩等問題并存;也有企業整體創新能力不足等共性挑戰,還有地震災害等個性挑戰,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繁重艱巨的任務。
在這種情況下,四川要實現“兩個跨越”目標,必須依靠創新驅動。一方面,要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充分發揮在川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的科技資源優勢,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把科技資源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另一方面,要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發揮自身的產業特色和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和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核心支撐。
談創新內涵
既源于科技創新,也包括觀念創新
記者:如何才能讓科技成果為我所用?
白春禮:創新驅動發展,必須依靠科技支撐引領。在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過程中,應依靠科技進步和結構優化,推動關鍵技術攻關和傳統產業改造。同時加強技術創新,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并舉,堅持產業鏈的技術創新和價值鏈的高端融入并舉,堅持注重做大規模與提升質量效益并舉,提高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比重,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創新驅動發展,首先要推動觀念創新。這次四川省組織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讀書班,就是推動觀念創新的有效舉措。對四川而言,要樹立“后發趕超”的觀念,高端謀劃,前瞻布局,利用資源、環境、市場約束加劇形成的倒逼機制,實現后來居上;要樹立“轉型發展”的觀念,堅持不以犧牲資源環境、損害社會和諧為代價求得快速發展,著力依靠科技進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樹立“搶抓機遇”的觀念,要以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產業結構性調整為契機,發揮四川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后發優勢,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談實際操作
既尊重科技創新規律,又遵循市場和產業發展規律
記者:四川聚集豐富的科技資源,要促成科技與經濟社會緊密結合,需要什么機制體制保障?
白春禮:科技與經濟協同發展,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共贏,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雖然部分先進企業和科研機構已探索出一些合作共贏的成熟模式,但由于體制機制和利益分割等原因,當前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當然,我們也希望企業能進一步轉變觀念,強化依靠創新驅動、培育核心能力、提升產業水平、更加注重質量等理念,通過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對接與合作,持續培育技術創新能力,真正確立在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
記者: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可以發揮什么作用?
白春禮:先舉個例子:為何中國光伏產業在遭遇歐洲“雙反”、美國反傾銷等制裁后,接二連三出現倒閉潮?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政府缺乏研發支持和配套政策,缺乏整體規劃導致“跟風式”投資普遍。這也給我們帶來啟示,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完全依賴市場之手不行,政府必須從產學研三個層面適當介入,對整個創新產業鏈施加必要的規劃、引導、組織、協調等影響。但同時也要尊重市場規律,理清企業、政府與市場的界線,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避免盲目建設和重復投資,造成資源浪費和產能過剩。
放到更大的層面上看,一方面,政府要科學規劃區域創新體系和產業發展布局,扶持產業發展;另一方面,要組織和支持科研院所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既要尊重科技創新活動的規律,也要遵循市場和產業發展的規律。此外,政府還要深入推進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積極探索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度和體制機制,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