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張杰院士在成都分院作題為《未來已來唯變不變》主題報告,描繪了未來科技藍圖,分享了對即將到來的“新科技革命”的思考。成都分院院長張雨東主持報告會。
在開篇談及科技革命的根本驅動力時,張杰認為,人類不斷增長的需求推動了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并造成了人類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的根本性變革。物質經濟時代的發展主要以產品和能源的豐富程度來表征,隨著物質生產過剩,科技創新日漸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對知識的追求正在成為人類的主要需求。這是思考新科技革命的出發點。
對于新科技革命的基礎、范式與突破點,張杰以人工智能、虛擬增強現實、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基因編輯技術等為例指出,人類的新需求驅動新科技革命。以往科技革命都是基于對物理規律決定的因果律的認識,進而改造世界;而大數據思維數據范式則是基于算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在萬物之間建立起關聯關系而得出的結論。因此,數據成為知識型社會最寶貴的戰略資源。
張杰強調,未來誰擁有最好的大數據基礎設施,誰能產生和占有最多、最全的數據,誰有最高、最快、最好的數據分析能力,誰能最有效地利用與開發數據的價值,誰就將成為新科技革命的策源地。如何才能抓住科技革命的機遇?張杰建議,一是從重視發表論文的改進型創新到原始創新轉變;二是加強基礎算法、關鍵設備等核心技術研發;三是進一步加強相關人才儲備;四是發揮舉國優勢的獨特優勢,進一步加強創新環境政策供給。
張杰還介紹了中科院在白春禮院長與院黨組領導下,積極推進“率先行動計劃”,面向國家需求、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所取得的重大進展。他希望科研人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原始創新能力建設上下功夫,為我國早日進入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此前一天,張杰調研光電所并與所領導班子進行座談。
成都分院分黨組書記、常務副院長王學定,副院長陳鋒、分黨組副書記王嘉圖,院屬成都、重慶地區各單位領導班子、研究部門和科技處主要負責人及分院機關全體職工120余人參加報告會。
報告會現場
張杰作報告
張杰調研光電所